鋼鐵企業應該要如何降杠桿為企業減負?
- 發布時間:2018/9/19 6:25:57
- 發布者: admin
- 閱讀量:192
鋼鐵企業應該要如何降杠桿為企業減負?
近年來我國鋼鐵行業去產能力度空前,如何降杠桿、為企業減負近年來也引起了不少的關注,鋼鐵企業應該要如何降杠桿為企業減負?具體的情況怎么樣呢?下面跟小編一起來了解吧。
鋼鐵企業應該要如何降杠桿為企業減負? 近兩年,鋼鐵行業去產能力度空前,但企業債務問題依然沒有實質性突破。如何降杠桿、為企業減負?已成為目前業內廣泛熱議的話題,行業也在嘗試用不同方式化解難題,而市場化債轉股正是其中一種重要途徑。 日前在政策層面也釋放出了一些積極的信號——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在兩會記者會上稱今年要對具有發展潛力的鋼鐵、煤炭企業開展市場化債轉股,優化企業債務和治理結構。積極穩妥處置好債務,及時發現并化解處置風險隱患,進一步落實“有扶有控”差別化的信貸政策,積極推進市場化債轉股。 隨著去產能的深入推進以及鋼企效益的持續好轉,去年一年時間,行業高杠桿率雖有所下降,但仍較高。 據中鋼協公布的數據,2017年中鋼協會員企業累計實現利稅3018億元,實現利潤1773億元,均大幅高于前年;2017年末,中鋼協會員鋼企資產負債率為67.23%,比2016年末下降了2.56個百分點,大于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0.6個百分點的降幅。 與此同時,企業負債率的偏高也造成了財務負擔過重,影響企業長遠發展。中鋼協黨委書記兼秘書長劉振江介紹,2016年中鋼協會員企業財務費用為891億元,噸鋼財務費用超過140元,相比金融危機前,增加近100元,占三項費用的35%。 只有把過高的負債率降下來,行業企業才會有健全的財務結構,目前噸鋼財務費用仍超過100元,這是比較高的。而有的民企噸鋼財務費用非常低,與之相比,盈利水平有很大差距。這在目前利潤豐厚情況下,過高的財務費用尚顯不出多大影響,一旦市場轉差,勢必增大企業負擔。
鋼鐵企業應該要如何降杠桿為企業減負?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屈秀麗介紹道,鋼鐵行業總體負債率雖偏高,但差異也較大,部分企業資產負債率和財務費用下降明顯,高的達到80%-90%,低的只有30%-40%。同時,鋼企銀行貸款規模相對平穩,去年財務費用同比下降3.48%。“盡管去年行業整體資產負債率同比實現下降,但行業仍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她認為。 徐向春認為,在供給側改革前期,整個鋼鐵行業去產能最繁重的任務已基本完成,現在隨著行業盈利情況的大幅好轉,提高產業集中度和降杠桿就成為了現階段面臨的主要任務。目前有這幾種主要途徑:一是通過自身盈利來償還債務,另一種是進行資產處置,第三種就是依靠市場化債轉股的方式。 “去年以來,鋼鐵企業的利潤雖都不錯,但仍有很多前期欠帳要還,況且國家的環保壓力空前,今年還在持續升級,在環保設備更新和技術升級上,企業也需要更多資金投入,所以不可能拿所有的利潤去還債。”他講道。 而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屈秀麗看來,企業是“去杠桿”的主體。鋼企應抓住這一輪市場機遇,借鑒其他企業成功經驗,以市場化理念積極推進“去杠桿”。企業要加強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同時要加強與政府部門和金融機構的協調,爭取多方支持。 今年1月25日,國家發改委、央行、財政部等七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實施中有關具體政策問題的通知》。該文件在股債結合方式、資金來源、實施對象、債權類型以及金融工具等多方面放寬了實施要求。 她建議鋼企要利用好資本、債券兩大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減少對銀行貸款的依賴。通過發行企業債券替代銀行貸款,減輕付息壓力。要進行資產證券化和資本運作,開展項目融資,以擴大資本金,降低負債率。同時還要積極引入社會投資者,成立各種投資基金。 在去產能過程中,大部分企業都是部分產能退出,資產相對易界定,但因為不是獨立法人單位,對應的債務難以分割,其融資渠道涉及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較多,資金來源復雜,債務認定困難。據了解,近期國家正在研究制定債務處置相關政策。